一、小課題研究的特點:
1、小——切口較小,內容單一
所謂“小”即小巧:一是研究范圍切口小、周期短,容易操作。解決教師在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困惑問題。研究的內容和角度可以是教學過程中的章節或某個專題,可以是教育教學中存在的現象、案例、問題等。二是研究成果靈活,可以是一種經驗總結、一種教學模式展示課、一節獨特的教學設計或教學論文等;也可以是研究小報告,訪談記錄,調查問卷及報告,學生作品;還可以是音像作品、課件、圖表或教具等實物。三是規模小,研究涉及的范圍小、人員少、時間短,因而規模小、投資少。
2、活——自由選擇,自主性強
所謂“活”即運用靈活:一是選題立項活。小課題從本質來說是一種個人研究行為,課題可以申報立項,也可以無須審報立項。提倡一種“教學即研究,教師即研究者,成果即成長”的理念。二是研究內容和時間活。小課題研究什么?什么時候研究?怎么研究?不需要囿于教育科研課題規劃部門所提供的選題指南,教師可以“我的事,我做主”。三是組織形式活??梢砸粋€人承擔一個研究項目,單獨開展研究,也可以成立兩人以上的小組共同研究,還可以以教研組、備課組、年級組、教學班的老師為單位,組建微型課題組,開展研究工作。小課題可以重復研究,不同學校的教師或課題組可以同時或先后研究同一個問題。小課題人人都可以研究,時時都可以開展,處處都可以進行,研究在興趣中生根,在實踐中開花,在過程中結果。
3、實——實踐中來,為實踐服務
所謂“實”即實在、實用。一是選題“務實”。小課題研究針對教師教育工作中遇到的盲點、熱點、難點問題,選題貼近學校、貼近教師、貼近教育教學實際。如:上課時,學生不愿舉手發言怎么辦?也許這些問題有些小家子氣,但它們恰恰又是眾多一線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遭遇的最為真實的難題,是影響著教師順利組織教學活動的現實問題。二是研究過程“踏實”。這些研究對教師來說,既實在也實用,教師用自己的語言敘述自己的實踐,從自己的實踐中提煉自己的經驗,讓自己的經驗體現自己的特點。三是研究成果突出行動,操作。即在“做得好”的基礎上“提煉得好”,“做得好”表現在實踐上有真正的行動研究,“提煉得好”體現在對研究的做法進行規律性的總結。
4、快——短周期,快出果
所謂“快”即時間短,見效快。一是即時性。一方面,小課題是生成于教師的教育實踐之中,根植于教師的課堂教學之中,具有隨機性、偶發性、情景性,常常是不約而至。另一方面,小課題的研究周期顯得很靈活,課題研究的時間視研究的內容而定,可長可短,時間短的兩至三周就可以解決問題,長的三至五個月,最長的一般不超過一年。它不需要固守三、五年的研究周期。二是見效快。由于研究的周期短且基于在實際工作中解決具體問題,因而速度快、效率高,一個問題解決了,就可以轉入到下一個問題的研究;一個問題解決了,就可以得到一點收獲。有些研究它不需要觸及該問題的方方面面,也不需要形成系統的經驗總結,也不苛求一定要將自己的研究心得發表,關鍵是要教師自己體味到有所收獲、有所成長、有所愉悅就是成功。
二、小課題研究的選題
通常一個好的小課題研究選題應該有六個字,對教師來說:想做,可做,能做。
1、想做。就是指從自己身邊選擇當前自己最想解決同時也是最需要解決的問題,作為小課題進行研究。教師最想解決最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自己更清楚。因為每個教師所處的環境及其自身的條件都不同,因此各人的需求不一樣,這就要求教師根據自己的需求慎重選擇。
2、可做。是針對教師自身的條件而言,指進行小課題研究,必須將教師的經驗、素養、時間、精力等因素考慮在內。這些因素往往決定著教師能不能進行研究或能不能將研究進行到底。因此,必須從實際出發,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基礎上,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3、能做。是針對小課題本身而言,指選擇的小課題是個小而明確的教育教學中的具體問題,有個具體明確的切入點,在實踐中操作起來相對容易。選題太大、籠統模糊往往只是在表面上兜圈子,解決不了實際問題。
總之可以小題大做,以小的角度研究大問題?!跋刃『蟠蟆?,“先易后難”,重在突出重點,目標專一,不能四面出擊。課題研究范圍一大,內容就多,就會廣而不深,中心不突出。一個針尖容易扎得深,而一個平面卻難于深入。一般來說課題小而容易深入,“小課題,短周期,快出果”。課題大則難于深鑿。課題選擇千萬不要犯貪多、貪大的毛病。
三、小課題研究的方法:
小課題研究的方法有很多,這里介紹幾種常用有效的方法。
1、從總結開始
實踐是理論的故鄉,教育科學不僅僅存在于專家的著作中。更存在于民間——廣大教師的課堂教學、班級管理的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例如,某教師根據多年的課堂教學實踐和創新總結出啟發學生回答問題的十種方法:
⑴積極等待法,因學生心急而慌亂,教師應當安定他的情緒,耐心等待;
⑵旁敲側擊法,學生在思考主要問題時,再提一兩個有關的問題,加速學生的思考;
⑶回憶法,讓學生回憶有關的舊知識,以便解決問題;
⑷鋪墊法,提一兩個較淺顯的問題,讓學生順著這個思路往下想;
⑸點撥法,在關鍵點上指點一下學生;
⑹激將法,做出要讓別人回答的樣子,激勵學生加快思考;
⑺分辨選擇法,讓其他學生回答,或教師提出多種答案,讓學生自己思考分辨,選擇正確答案;
⑻回述法,先由教師或讓別的學生正確解答之后,讓這個學生回述;
⑼暫停法,讓學生課下再想,然后找老師回答;
⑽加深擴展法,當學生答對了,再提一兩個更難、更寬的問題。
這種總結的方法就是要把過程分條析縷地講清楚,并突出它的特點。特別是要把其他人不容易找到的地方講詳細、講得透。
2、從敘事研究開始
教育敘事就是“講教育故事”。教師通過對有意義的校園生活、教育教學事件、教育教學實踐經驗的描述與分析,從而發掘或揭示內隱于這些生活、事件、經驗和行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論和教育信念,從而發現教育的本質、規律和價值意義。敘事研究=事物描述(故事)+評價分析(反思)。
3、從寫案例開始
案例法是通過對教育教學中典型的有價值現象,進行描述總結,從而來探索發現教育規律的過程。教育案例是一個教育情境的故事。在敘述一個故事的同時,人們常常還發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也就是點評。案例研究=故事+點評。
4、從實驗研究開始
什么是實驗研究?根據一定的理論或假設,選擇一定的研究對象,實行某種教育措施并觀察效果,再進行分析比較,對理論或假設做出科學結論。它的基本程序是:選題——構想——嘗試(可能有多次反復)——結論(效果)。